選魚小知識

技巧1/從魚皮的黏液及顏色判別-

魚的身體有魚鱗,是保護魚皮的重要組織,魚皮會分泌一種黏液,一種蛋白質的保護物質,質地摸起來就像是蛋白,這層黏液在新鮮的魚身上很明顯,放了幾天之後會漸漸變色變乾,所以摸一下魚體,若是可以摸到一層透明蛋白狀黏液就表示魚還新鮮,放了多天的魚黏液會變白,再變黃變褐,應該避免,只不過有的處理方式在魚一離水之後黏液就會被洗掉,這時候黏液就無從參考了。

技巧2/從魚的氣味判別-

聞,既然某些化學物質可以保色,那麼掰開魚鰓看顏色可能也不準了。之前有聽人說過選魚的時候可以聞一下,尤其是魚鰓,若是壞的魚就是腐味,若是放了藥的魚就是藥味;聽過之後只覺得新奇,但想說誰會在魚攤前聞魚?那不是變市場怪客了?

一次在漁港看漁獲拍賣,地上擺著一籃一籃的漁獲待價而沽,買家則是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來買魚,現場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選魚的方式,其中有不少買家就把魚抓起來用聞的,那時候發現,原來這些行家真的會用鼻子來選魚,這不只是一種說法,而是內行人的實際做法;自己也有過幾次經驗,看起來還不錯的魚,處理的時候卻有味道產生,這時想到聞一下魚鰓,才驚覺相見恨晚,早之到應該在魚攤上就先用鼻子聞一聞,就不會選到有腥味的魚了,所以用鼻子來選魚,可以避免選到一些不想要的海鮮。

技巧3/觀察魚體的外觀,尤其是僵硬程度-

僵直期,動物死亡之後,身體會經歷一段僵硬的時間,一般約8~24 小時不等,過了以後才會慢慢鬆軟,這段魚體僵硬的期間我們稱之為僵直期。活魚現宰現吃可以吃到魚的Q 感,不過要等僵直期過了,酵素開始分解蛋白質並釋放出美味的胺基酸,這時候才可以吃到真正的美味。

所以不只牛肉要熟成,魚肉也需要熟成,只是熟成的時間沒那麼長,而且之後腐敗迅速,必須掌握好鮮度,才能做出好料理。僵直期的魚整條硬梆梆,不好處理,可能連刀子都不好切,過了僵直期的魚是軟的,放在冰塊上甚至冰塊裡或是冷藏保存也不會讓整隻魚僵硬,所以若是在攤子上可以遇到硬梆梆的魚,表示魚剛剛死亡,算是你中獎了,買回家等魚一軟就烹調,通常可以得到最佳的風味,還有,放心,新鮮的魚散發的是大海的味道,不是腐臭味,不會弄髒手的。

技巧4/從魚販提供的知識挑選新鮮的魚-

博感情,魚的價格是浮動的,一日三變,我自己就看過同樣一種魚價格差了將近10 倍的狀況,所以跟魚販交個朋友,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。不知道大家在市場買魚,會不會跟魚販殺價?殺個尾數圖爽快,還是勤儉持家?如果會的話,下次不妨試試把3 塊5 塊的零錢留給魚販,看看有甚麼結果。

魚販的知識與經驗都比我們好得太多,我們需要他們提供專業知識與真誠的服務,如果專業人員願意給我們正確的意見,那就不是幾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,所以跟魚販們交個朋友。

 

版權所有 2015

載入中...